截至2016年底,泸天化新系统合成氨装置共生产合成氨52.27万吨,比2015年增产10600吨,再次打破了2015年创造的年产量历史纪录;产品优质品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%,吨氨成本指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,产量、质量指标双双迈上新台阶。

    2016年是新系统合成氨生产装置投产40周年。开年来,在生产经营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,合成车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好员工形势任务教育,用历经三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可喜成绩统一思想、坚定信心、激发干劲,夯实员工队伍思想基础;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,着力打造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;稳步推进“创先争优”活动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、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为稳定生产“保驾护航”。

    在生产管理上,车间进一步深化内部承包经营机制,激活各化工班组面向市场降本增效谋发展的活力;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整体实力,大力开展技术培训,细化和优化操作规程,加大工艺指标控制;创新管理机制,在相关岗位、班组实行更加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化原则的分配制度,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在生产过程中,车间注重加大员工质量意识、市场意识教育力度,将产量、质量、成本等指标逐级分解到班组,并落实到日产、月产之中,保证生产的均衡稳定。严格抓好生产中的规范操作,精细化过程质量控制,严肃工艺纪律的检查,稳定运行参数,把好生产过程的“控制关”,确保了合成氨产品质量稳定。在全年日平均负荷超过95%的生产压力面前,严格规程标准的执行,强化产品质量问责机制,完善质量可追溯机制,并在关键工序实施“超产计奖”机制,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,确保了装置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。

    此外,合成车间工艺技术组还强化工作的责任落实,狠抓设备管理,严格实行区域点检负责制,突出现场、设备、机组、专职点检的四项职能,认真抓好重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,严格考核,为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。